家乡的小河
枫株湖是我心中流不尽的乡愁
发布时间:2016-04-20作者:点击:150
美丽的枫株湖,哪可是我的老家垄坑村的母亲河啊!她用自己清澈的甘泉浇灌着腾溪院子里面的几万亩农田,她用自己明亮的双眼,既见证了一个沉寂了几百年的小山村的昨天与今天,又见证了一个封闭落后的旧村落如何走进美丽而又整洁的新农村建设前列的传奇。
众所周知,我的老家位于余干县城西南方向约20公里处垄坑村,这里有一座水域面积达2400余亩的枫株湖水库包围着村子的西南北三面,东面唯一的一条出路与外面的世界相连接。村子三面环水、山清水秀,冬暖夏凉,是一个只有一百来户的小山村,虽然经历了最初的改革开放,乡亲们得以解决了温饱,但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那时候正是我大学毕业刚分配回家乡中学任教的时候,乡亲们住的依然是泥筑瓦房,走的是石子铺就的小道,干的是肩挑手拉的力气活,出门总是要依靠板船,在枫株湖水库里面划桨出行到村子西北方向的腾溪院子里面去翻修良田和耕耘禾苗并收割稻谷,村民们一年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总是力不从心,不要说农村现代化,就是离农业机械化还相差得比较远啊!
为我所知,我的老家村里的那颗空了心的老樟树就长在村子中间,离我家的老屋就是五百米左右,这颗老樟树直径有一点五米左右,树干大概长到一米五高的地方就分成了东西两半,树叶四季泛青。谁也不知道他的年纪,因为并无任何书籍记载。而众“权威”老人的说法各不一样。事实上,他们小时候老樟树就已经这么大了,他们之所以振振有词、信誓旦旦,只是因为倚老卖老而巳。听村里老人们说树龄在一二百年到四五百年不等。我曾在前几年将老家村里的这颗老樟树的情况描述给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教人文地理的教授听,他的推断是这棵老樟树大概有五六百岁了。因此,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尊称之为“樟树外公”。
记得二十年前,我慈祥的母亲叫小弟开始围绕这颗老樟树朝南的那边用水泥搭了个小桌子。我母亲的愿望是:四季供奉樟树“外公”,让“樟树外公”永住此处。因为这里毕竟是樟树“外公”居住的地方,所以每年的除夕的前一夜(也就是农历小年的那一夜),直到今天,在老家过年的每家每户还是要带着丰盛的供品去祭拜樟树“外公”,图的就是保佑村里各位农户四季丰收,出入平安。
一心要改变村庄落后面貌的刚当上蔡垄村支书的小池女士,在一无集体资金、二无资源可开发的情况下,正在绞尽脑汁思考着如何挖掘农村自身的潜力,使垄坑村这一个小山村尽快赶上新农村建设的快速航班。“以挖掘古樟文化为契机,开发乡村旅游”。经过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教人文地理的教授的点拨,村民如梦初醒!对啊!自己怎么会捧着金疙瘩要饭呢?就这样,以古樟文化为特色,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序幕,终于于去年在沉寂了几百年的小山村拉开了。
记得今年春节期间,细雨朦胧,残荷留香,整个小山村显得分外热闹,我在空闲之余,我和儿子还特意去采访了我的堂叔--程振盛,今年73岁的程大叔是土生土长的垄坑村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从出生记事到现在,他眼中的垄坑村小组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还是那个荷花池,还是我的小房子。”程大叔介绍道,“村里每年都会对老房子进行修缮,虽然房子外观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但屋子里电视、冰箱,甚至是网络都有了”。而作为垄坑村小组程氏的第23辈,程大叔自1949年解放以来,便再也没有离开过垄坑村小组,这位昔日村副书记对垄坑村小组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程大叔认为,古村落是保存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但目前正面临着“失忆”的危险。他坦承,自己是门外汉,并不能为古村发展提出什么好的建议,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量保存现在的状态,不再新建房子,最大可能保留房屋原貌,这是走垄坑小组古村建设的纲领原则。“但有些老房子的确不能满足大部分年轻人的需求。”程大叔如是说。如今村庄的保护还要与民生的改善结合起来,古村改造不可只是简单地将原住村民迁出。村庄的内部设施可以改变,但整体的空间格局、文化空间应该保护,在古村建起新式高楼,这与周边的环境不吻合。为了留守住年轻人的外出脚步,也为了延缓垄坑村小组老屋翻新的速度,垄坑村小组在不断加固老房子结构和改进老屋子内部设施的同时,在垄坑村小组古村东边知青林场附近开辟了一块70多亩的土地用以建设垄坑新村,新式住宅楼房白墙黛瓦拔地而起。
由于枫株湖水库光照条件好,今年家乡通过引入新能源企业晶科电力有限公司,投资约6.4亿元在枫株湖水库利用2400亩的水面建设总装机容量为80MW的渔光互补的光伏发电项目,打造出一种“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立体化渔光互补发电模式,这种“一湖两用”的创新方式,不仅让光伏发电用地难题迎刃而解,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在不占用额外土地资源的同时,还能催生休闲旅游观光业,可谓形成“一举多赢”的局面。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就是利用高架桩基,将光伏组件立体布置于水面上方,向纵深索取安装面积,届时站在高处向湖面望去,可见成百上千个多晶硅光伏面板被架设于千亩湖面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呈现出“海天一色”的景观。这种在湖面上空发电,在湖里大量投放那些喜荫、适合“渔光互补”养殖的蟹、青虾及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四大家鱼。
引入“渔光互补”的光伏电站,是近年来家乡进行“生态立乡”,打造绿色枫株湖水库的一个缩影。在光伏电站项目完工之后,老家正在以挖掘古樟文化为契机,开发乡村旅游,同时可以包装垄坑村的名胜古迹,与光伏电站、周边的美好乡村示范点连成一片,让美丽的枫株湖打造成为一处集历史人文、生态保护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游客来枫株湖水库岸边可以进行垂钓、采摘花果,实现休闲旅游。届时家乡的老百姓可以利用枫株湖畔的一山一水,改造自家的老房子,发展民宿经济,发展农家乐,走上增收致富脱贫之路。 是啊!这个充满神奇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乡愁吗,是的,这是新时代赋予新的美丽乡愁。
暮春四月,春雨霏霏。美丽的枫株湖水,正在老家哗哗地流淌,仿佛是在弹唱着一首充满希望、流不尽美丽乡愁的歌谣;枫株湖岸边的枫杨,婆娑着翠绿的枝头,好像是敞开巨大的胸怀,紧紧地拥抱只有人间仙境才能领略的那份宁静与祥和。美丽的枫株湖啊!我永远也忘不掉的乡愁,我魂牵梦萦的美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