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乡的年味 > 年味杂谈

家乡的年味

年味杂谈

发布时间:2016-02-09作者:点击:99

人们说这几年年味越来越浓。这几天我在想什么是年味。

年味是泛泛的词,是个大概念。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年味主要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体现更多。然后才形成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民风民俗年味。

年味总体说,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民风民俗习惯。是中华民族的老百姓在几千年的生活中不断地创新生活方式,社会进步,积累的生活方式约定俗成的。

中国的年味是由五十六个民族中的各个民族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形成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民风民俗年味。当然还有各省区、各地区的民风民俗年味。然后才形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年味民风风俗。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中国人民很多民风民俗年味是共同的、共通的,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民风民俗。都是独具当地特色的。各不相同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各地区人民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年味,也是具有交叉,交流,包容性的。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性的个体人的生活方式的民风民俗年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人因各种原因到异地工作,或者迁徙,投入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去,他会把自己原来民族、原来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年味带到新的环境。影响身边的的人;又会接受新环境的民风民俗年味。这种民风民俗年味,又形成了新的结合体。创造和产生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年味。最具特色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结婚后,这种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年味,就从一个家庭结合和体现出来。丈夫和妻子都把自己地区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带到这个家庭,他们就有二个地区和二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年味。当他们结合后,就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就形成新的年味。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每个小家庭是民风民俗年味的最具表现的单位。民风民俗年味,由家庭这个个体充分表现出来。各个家庭落实民风民俗年味的表现,汇集起来就体现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民风民俗的年味。

年味最具表现力的,首先就是从每个家庭的衣、食、住、行表现出来。过年了,人们总是要换新衣服过年,表现迎新年图吉利;食,是年味的重头戏,从冬至人们就开始操办年货,腌制腊肉;香肠,鱼,鸭等等,采购各类食材。为过年做准备,尤其是为除夕年夜饭准备丰盛的团圆饭;住,过年前家家户户都都打扫家庭卫生,给家庭装饰一翻,挂灯笼,新桃换旧符,贴对联,贴门神,贴窗花,干干净净迎新年,这也体现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是一个讲卫生的民族;行,这是特别能体现中国人民年味的行为。也是体现中国人民是最爱家庭,最爱亲人的行为。过年了千里之外的人们都向最温馨的家这个港湾奔跑。体现中国人民家庭和睦,注重亲情。

过年了。年味最具宣染力和最具气氛的中国味是,中国红。到年是红红的中国结,红红的红灯笼,红红的红对联,红红的红窗花,红红的唐装绣龙凤红衣服,红红的红鞭炮撒出的满地红。红色的热情,红色的奔放,红色的希望,红色的吉利。中国红中国年味的味道。红色是中国人的图腾,体现出中国人民有着红色的中国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国人在继承传统年味的同时,也注意年味的创新,更新,充实,发展,与时俱进。年味,也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应该说,是一种年味文化。过年期间,写对联,赶庙会,正月十五吃元宵,猜迷语,对诗歌,庙会中的各种戏曲,歌舞,杂耍,家庭的团聚,拜年礼仪,无不体现年味中的年味中国文化。年味不谨是吃喝玩,他体现着文化,体现着中国民风民俗中的中国精神。这种民风民俗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家庭和睦,家庭团结;体现了中国人民爱自己的民族,体现了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年味文化自强不息的精神;年味文化鼓励着中国人民一代一代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并把这种年味文化发扬光大。而且赋予新的内容,新的精神。中央电视台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年味的一道盛宴大餐。成了中国年味中年味文化的新年味。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说明中国人民不仅注重年味中的食品味道,也注重年味中的精神年味。物质年味和精神年味双注重。

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年味的继承人和传承人。让我把中国年味一代代传承下去,让他更加丰富、更加健康,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把舌头上的年味,精神上的年味更加完善起来,更加完美地结合起来。使中国年味文化独具中国特色,独具中国味道,激发中国人民用中国年味文化自强不息,让中国年味成为中国梦的一道美味。

更多关于 年味,过年,新年,迎新年,春节 的信息

 过年的记忆(2016-06-17)

 春节感悟---珍惜现在(2016-05-11)

 “春节”溯源(2016-04-30)

 春节时迁徙的“候鸟”(2016-04-25)

 小时候的春节(2016-04-20)

 新年老北京地坛文化庙的的印象(2016-04-07)

 过年的回忆(2016-03-21)

 回味曾经的年味(2016-03-19)

 难忘的猴年春节(2016-03-14)

 难忘那份浓浓的年味(2016-03-11)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