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乡的春节 > 回家过年真好,盼望着,等待着

家乡的春节

回家过年真好,盼望着,等待着

发布时间:2016-01-20作者:点击:65


今天爱人和小孩回老家过年了,我们还要坚守岗位。回想那时过年的气氛比现在浓多了,不管是走得多远的孩子,在三十的这一天都要回到家中,回到父母的身边,因为三十晚上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记忆中,过年最快乐的就是有新衣穿,有好吃的。那时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名俗语“大人望攒钱,小孩望过年”,因此那时总觉得过年要等好久好久。所以过年不仅有了快乐,还有一份期盼。一到腊月也到了年关,家家户户也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工作。

我的老家坐落于鄱阳湖南岸,信江下游,三面环水,枫株湖水库环绕村子的南西北三个方向,家乡门前的那个池塘母亲教我叫印塘。我家乡的人们把过春节叫过年,过年也就成了农家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但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年是越过滋味越淡了。而都市人离年就更远了,反而过洋节却越来越流行,越来越火爆,什么圣诞节、情人节,仿佛一夜之间中国人都成了洋鬼子,街上行走的人们手里不是捧着情人节的红玫瑰,就是肩上扛着一棵圣诞树,给都市平添了一些异域风情。不过,年在我的记忆中却永远是那么的美好。

每年的除夕的前一夜也就是农历小年的那一夜,直到今天,每家还是要带着丰富的供品去祭供。因为哪毕竟是樟树“外公”居住的地方呀!过年,敬神是与吃饭同等重要的事。腊月二十三敬灶神,三十晚上敬祖先,直到正月初三把祖先送走,天天一日三餐都要烧香敬神,敬神是家中男主人的专利,丧偶的女性是万万不可的,除非她是家中最年长的,这使我想起了《祝福》中的祥林嫂。敬神时很有些讲究,烧香前一定要洗干净手,先是摆上供品,然后才点上香和蜡,等一切准备好了,家中的主妇才将煮好的饭菜一样样端到供桌上敬神,放一挂鞭炮,敬神就完了,这时家人才能吃饭。在小孩的眼里,祭神的程序确实有些繁锁,好多时候都等不到敬神了,就开始抓供品吃了,常常被大人骂。说到敬神不得不提起我村子里面那颗老樟树,村子里面都有一个风俗习惯:廿九下午家家户户都要担着猪头、鸡、鸭、米饭等贡品去祭拜村子里面那颗老樟树(号称樟树“外公”),确保村子里面老百姓一年四季平安幸福,大家身体健康。

我们村里农历三十哪天是过早年,记得那个物资比较奇缺的七、八十年代,为了把春节年货办得丰盛一点,村里人都会提前几天去采购年货,当腊月八的腊八粥摆上桌的时候,年也就到了,腊月二十三敬过灶神,全村人就开始为年三十的年夜饭忙起来,对于大人们来说,过年最重要的似乎就是那顿年夜饭了。说来也是,那时物资短缺,买什么都要凭票排队,所以一顿年夜饭的材料要准备好几天,用大人们的话来说就是一年到头就为了这顿饭,岂有不认真对待的道理,即使是再穷的家庭,也要准备一顿像样的年夜饭,因而是一家比着一家,看谁家吃得更好,准备的食物更丰富,更有特色。所以,三十那天的中午,家家户户打杂的人就来到村中的小河边,一边洗菜,一边聊天,顺便说说过早年吃些什么东西。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母亲和姐姐三十那天早上四五点钟就会起床烧早饭,张罗过早年吃的饭菜,母亲蒸好一甑饭,姐姐一起帮忙烧好水煮青鱼、猪头、蹄花、红烧甲鱼、余干豆腐、炖鸡和板鸭等十几个菜。吃饭前,父亲还要领着大家一起祭拜祖宗,我特别喜欢放鞭炮,每年放鞭炮基本上都是我包掉。放完鞭炮就开始吃年饭,父亲和我当时还要喝白酒,每次都会喝得醉惺惺的样子。吃完饭就可以打开大门,出去串邻居家的门。记得我曾经问过我的父亲:为什么我们村子里要过早年,流行的说法就是:我们村靠近枫株湖畔,大家吃了早饭就要出去打鱼或者干农活什么的。所以一直流传已久。不过现在大家不会起得那么早,而是天亮就会起来烧年饭。而且平时吃的东西多了,过早年也只是一种形式,年饭吃的东西与平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那时候家乡的村民往往穷得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过年对大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事,而对孩子们来说当压岁钱变成手中的食物或玩具时,年也就过完了。所以初一刚过我们就又盼着下一个年,并在一年一年的盼望中长大,这使我想起那句诗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更多关于 过年,春节,除夕 的信息

 过年的记忆(2016-06-17)

 春节感悟---珍惜现在(2016-05-11)

 “春节”溯源(2016-04-30)

 春节时迁徙的“候鸟”(2016-04-25)

 小时候的春节(2016-04-20)

 过年的回忆(2016-03-21)

 难忘的猴年春节(2016-03-14)

 老家龙岩的春节真有趣(2016-02-27)

 去年除夕趣事(2016-02-26)

 家乡广东的除夕夜(2016-02-26)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