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乡的春节 > 红土岭芹菜塘苗族村寨上的追梦人

家乡的春节

红土岭芹菜塘苗族村寨上的追梦人

发布时间:2016-05-12作者:点击:299

在云南省省级贫困村——芹菜塘苗族村寨,有这样一群人,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正一步步地在扶贫攻坚的大潮中走出困境。村长王群明,个子很小,却小有名气,因为省、市、县三级的很多领导都认识他。数十年来,就是这位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的苗家汉子,带领全村人,吹着欢乐的芦笙,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踏歌起舞……

1

芹菜塘,地处禄劝县中屏镇东南,距县城60公里,全村17户、75口人,承包土地面积400亩,人均经济收入2000元左右,村长王群明,是寨子里唯一的那栋“小洋楼”的主人。

2016年2月26日上午9点30分,雪后。

我跟随着作家池也等人,向着那片充满温情的土地进发。

早上的一场大雪,让人倍感高原空气的清新,一行人连路拍照、看雪景,兴致不错!()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忽闻数声“喈喈”的鸟叫,有几只山雀踏雪而飞,我用柔软的目光亲吻泥土,感受到了白雪覆盖下的大地的心跳,杂乱的思绪渐渐清晰。

半道上,亮得刺眼的雪地,若隐若现的草丛,银白色的树苔干净得如同老人刚刚梳洗过的胡须,天际是一片蒙蒙的灰蓝,道路和远山的线条显得柔和而充满诗意。

路口,标有“芹菜塘”的蓝色路牌,在雪光映衬下格外显目!

山坡上,白雪铺地,旷野茫茫,没有了痴情的牧人,没有了奔跑的牛羊,没有了口哨,没有了歌声,没有了鞭梢划破长空的脆响,只有一条染着少许红泥巴的硬化道路向山顶延伸。

走近苗寨,一棵古树守在道旁,碎碎的叶片托着雪花,犹如久违的记忆,零零散散地挂在枝头,交叉扭曲的树干,好似红土地里伸出的手,截住了从天而降的一场大雪,犹如迎客一般,在芹菜塘的路口等候着。

村头,孤立的两座干栏式畜厩,标本一般藏在几幢瓦房之间,仿佛要告诉我们关于这座寨子的许多过往。

作家池也对村委会干部说道:“要好好保护这两座垛木房,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不要因为村里的建设就把它给毁了,如果不得不拆除的话,也要把它复制到村边的树下。”

浓浓的乡土情怀,溢于言表。

2

进寨后见到他,我们才发现,皮肤黝黑的王群明,穿着一件皱巴巴的上衣,灰头土脸,普通得好像村口的那两座垛木房。但他确实是这个寨子七十五口的当家人,是芹菜塘村执掌牛角的汉子。

因为牛角是苗家人精美的酒器,也是力量、胆识和权力的象征!所以,自从成为当家人之后,他就用牛角表情意、用牛角为群众代言、用牛角为乡亲们奔走呼号,向党、向上级转达着村民们的诉求。

“喝最辣的酒,做最好的事!”当选村民小组长后,他发下了铁一般的铮铮誓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带领群众一步步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1994年,在乐施会的支持下,王群明带领群众投工投劳,架通了1000米的输电线路,给松明火把点了几辈人的芹菜塘带来了光明!

2007年,芹菜塘争取乐施会的支持,修通了总里程1500米的进村硬化道路,不论刮风下雨,寨里人的出行变得畅通无阻!

2013年,王群明积极地向上级政府反映,取得支持,历时一个月,一条长5.5公里的引水管路,将清泉引进了村中;为了积水抗旱、浇灌土地,他又带领全村人修了35个水窖,保证了种植业用水。

2014年,在乐施会的支持下,投资25万元,修建了占地250平方米、拥有会议室、广播室、厨房、农产品加工房、厕所、垃圾收集房、宣传栏、院子等设施的村民小组活动室,购置了桌椅,安装了村村响,改善了苗寨的办公条件。

产业发展中,在乐施会的鼎力支持下,王群明带领群众种植玉米85亩、洋芋51亩、豌豆40亩、烤烟50亩,在以寨子为中心的周边旱地里种植了核桃200亩,2013年又引进外资,建立了60亩三七试种基地和80亩重楼种植基地,为当地闯出了一条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同时,在村里组织养猪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仔猪、统一购买饲料,精心饲养,共同致富!

“他是我们的主心骨,又是个好心人,只要一有空,都要和他喝几牛角烧酒才心落呢!”芹菜塘的男人们都这样说。

开拓创新需要勇气、拼搏进取需要坚定,但作为一村之长,王群明更需要心系群众、更需要风雨兼程。“我们村的苗族都生活在高山顶上,种着最瘠薄的土地、顶着最寒冷的风霜、祖祖辈辈生活在偏僻闭塞的恶劣环境中,他们是最苦的人,也是最无奈和无助的弱势群体,作为一个村的‘头’,我得替他们说话!”这是在村委会开会时,王群明说得最多的话。

在他的带领下,芹菜塘落寞的村貌早已作古,宽敞整洁的硬化路、路边新建的绿化带、还有垃圾收集房,崭新的村民小组活动室;到目前为止,村里已经拥有5辆面包车、11辆轻型小货车、12辆摩托车,有力地保障了村民们的运输和出行;昔日有些荒凉的土地,已经变成了种满核桃、洋芋和中药材的美丽田园。

2016年春节,王群明组织全村人在村民小组活动室院子里过年,8桌人,一直从除夕夜吃到正月初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追梦的路上,他,就是苗家人心里那颗灿烂的启明星!

近年来,他又以举办花山节活动为契机,频频高举牛角酒杯,广交朋友,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从中寻求为苗族同胞们谋取发展的机遇。每当他向贵宾们敬酒之时,村民们都兴奋得大叫:“王村长又要拿牛角挑人了!”因为他们知道,酒文化也能给他们带来好运。

也许,一个苗寨的村长,一辈子都不可能出现在亮丽的舞台上,但他就像一粒默默无闻的土豆,被深埋在泥土里、却飘香在人们的口碑中。

3

太阳,年复一年地照在红土高原的山脊上。

在外人稍带蔑视的语气和目光中,芹菜塘的苗家人坐不住了,他们无法再在贫穷的阴影里保持平和的心态,无法再在脱贫致富的大潮中安守破墙倒壁的家园,他们得寻找更美好的生活出路,向世人打开它迎接春色的门扉。

“这几年,你们靠什么脱贫致富?”坐在老屋前的石阶上,我问他。

“三棵树、两棵药,还有四脚落地的猪和牛!”王群明风趣地打着顺口溜回答了我的问题。

为了摆脱长期以来的贫困,挖掉穷根,他们在自己祖祖辈辈翻刨的红土地里,种了“三棵树、两棵药”。“三棵树”是苹果树、蚕桑树、核桃树,“两棵药”是三七和重楼,“四脚落地的猪和牛”就是现在正在饲养中的肥猪和肉牛。

“三棵树中的头两棵,还是你带着我们种的嘛!”是的,那时年轻,我刚参加工作,有点热血沸腾,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因此,顶霜冒雨地跟他们跑遍了山山岭岭,选地、测量、挖塘、种植,扛着锄头,甩开膀子,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干到哪家、就在哪家就餐,几个洋芋,一碗老白干酒,外加咸菜和几大块腊肉片,吃得有滋有味,干得热火朝天。

可惜,这些产业延续时间很短,没能改变得了他们的命运!

春夏秋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伴着清脆的鸟音,芹菜塘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多少美好的期望和梦想,正在曾经走过的路上开花发芽!他们在劳作、憧憬和向往中,一代又一代地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在惯的山坡不嫌陡”,出门就看见如诗如画的青山,开窗就看见如烟如海的森林。但自然美景的深处,却隐藏着这块土地的愁容:贫穷与苦难。

当年,走入芹菜塘,没有一家有食油、有腊肉、有米饭,没有一家能拿得出百十元人民币。每一家都是和畜禽同屋居住,连像样的床和被子都没有,有的钻草窝,有的盖蓑衣,有的围着火塘过夜。由于饥饿和疾病,身体虚弱,连干活的力气都没有了。

想起吃的东西,他们除了过年时能吃上几顿米饭外,几乎一年四季都吃苞谷饭、洋芋、荞面疙瘩,遇上灾荒年,景况就更加凄惨,黄花菜、棠梨花、棕树花、杉栎根、松笔头、观音土,草根树皮,哪样没吃过?

身上穿的呢,是麻布水裤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衫一穿就是十多年。“那时候,垫的是肋巴骨,盖的是肚囊皮,惨哪!”王群明说起过去的事,神情黯淡而忧伤。

过去,苗家人都住干栏式的垛木房。“小时候就记得,一家人住在茅草房里,土墙都没有,墙是砍木头搭起来的,中间用一床破破烂烂的草席隔着,有的甚至隔都不隔,说句害羞话,一家人睡觉都得穿戴整齐,否则么互相看着不雅观。由于房屋飘风漏雨,围坐在火塘边,尽管柴火燃烧得非常旺,但也是烤前边么后边冷、烤后边么前边冷。特别是下雨天和寒冷的冬季,就更难熬了。”王群明的话忧郁而伤感。

“有一年,村里有个老人去世了,装老人的棺材板,都是东家凑一块、西家凑一块,连油漆都买不起,乱钉在一起抬上山,心寒得很啊!那些事,提都不想提了……”话还没有说完,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铮铮铁汉赶紧转过头藏起了眼泪,喉咙哽咽得泣不成声。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就是芹菜塘苗家当年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感谢政府!现在么变好了。大米饭不断,一年杀两头猪,肠子里随时都油渌渌的,衣衫么,烂一个洞就丢了。这几年,村里又修起了硬化路,苗家人也有了车,猪鸡牲口都坐车上街,人么就更不消说喽,出门一趟,脚底板上连泥巴都沾不着!”缓和了一下情绪,村长王群明又变得一脸阳光。

4

“他是我们芹菜塘的第一能人,是寨子里第一个盖洋房住的苗家人!”旁边的群众提起王群明,一脸骄傲的神情,语气中充满了自豪感。

在“小洋楼”前坐下的那一刻起,村长王群明赤着双脚、袒胸露背、在烈日下汗流如雨地顶着茅草屋踏歌起舞的身影,以及那些如烟的岁月,总在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

听他述说:前十年,建房的材料,盖顶的茅草茂盛地长在山坡上,笔直的木头长在密林中,越密的林子树越直,长长短短的木料,全部来自于深山老林;后十年,用作房屋构架的木料采自山上,盖三间房需要150根左右的木头,得买3000多匹瓦。

“那时盖房子相当麻烦呢!料子一切备好,还得请木匠,还要烟酒糖茶地招待好,不然,狡猾的木匠一磨佯工,时间就拖得长,造价就更高了。”王群明村长感叹道。

“现在方便多了嘛,只消花点钱,就不受那份罪了!”我引导着他的话题。

“是呢、是呢,现在方便多了,就是有点费钱!哈哈——”他的笑,让人异常舒服。

按照作家池也给我的主意,采访这位看上去其貌不扬,甚至个头都显得有些矮小的村长,我就是想用心接近他的生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探访他那有些令人心酸的奋斗历程。

随着交流的深入,他那不平凡的过去,也渐渐地显现在了我的面前——

在穷得丁当响的日子里,这个有点“犟”的苗家汉子,曾经抱着酒坛子、吹着芦笙曲解闷,以减轻心中的痛苦和煎熬,被别人讥讽为“穷欢乐”!那样的日子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酒醒之后,他开始了孩童般的想象和思考:破败的家园,如何才能够实现它的华丽转身?老祖宗苍凉的芦笙舞啊,怎样在变调中,跳出新时代最壮美的乐章?

命运总是垂青于勤劳而有准备的人!在时光不经意的扫描间,幸福,它说来就来了!

苦干十年,王群明的家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跟我讲讲,怎么弄的钱?怎么盖的小洋楼?”我把话引上了采访中的主题

“种几棵核桃、种几亩洋芋、栽几亩烤烟,养几头猪、几条牛,攒了好几年都没攒够呢!”

“那咋办?”

“自己苦得7万,向亲戚朋友借了2万,贷了1万元贷款,再加上政府给的重建房补助1万,才盖起来呢。”

“那时候几口人吃饭?一年的经济收入有多少?”

“五口人吃饭,那时候的收入少得可怜啊!一年苦到头,也就万把块钱。”

“帐还清了吗?”

“全部还清了!”王群明一身轻松地说。

“房子有多少面积?”

“总的有75平方米。”

“现在一年的收入有多少?”

“现在么多起来一点点,4万左右。”听他的口气,说的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呢!

“小洋楼”拔地而起,又还清了外债,王群明一家的小日子过得糖一样甜蜜,直至今日,他家的“小洋楼”依然是村中的唯一。

在古老的芦笙声里,不畏艰难险阻的耕耘者,将古经念成了新篇,口中的芦笙曲吹得更加响亮而悠远!

“这就是山村的中国梦啊!”同行的人感叹。

“哈哈哈,中国梦?说大了!我们心里的梦想,只有三句话:口袋里有钱花、睡觉有洋房、出门时手里握着方向盘,就这么简单。”王群明大笑着回答。

“还简单呀?照你的说法,得有好几十万呢!要多久才苦得那么多钱?”妻子咪笑着打击他。

“照现在的发展势头,快喽!”王群明回答得底气十足。

是啊,在路上,信心,就是一盏照亮前程的灯。

5

春日里,站在芹菜塘斗牛场,沐浴着煦暖的阳光,你就闭上眼睛听吧,松林里,还有那未曾散尽的山歌在唱响,还有那未曾消逝的欢笑在回荡,还有那雄健的斗牛们在高昂地怒吼。

2013年冬,芹菜塘得到上级支持,投资32万元,修建了这座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斗牛场,圆形的主建筑,镶嵌在苍松翠柏林间。从此,这里,成了中屏镇花山节的主会场。

节日一到,参加盛会的车辆,在山道上接成了一条蜿蜒的长龙。离寨子不远的山顶上,斗牛场周围人头涌动、彩旗飘扬,锣鼓齐鸣,鞭炮声、欢呼声此起彼伏,一派浓烈的节日气氛!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王群明昂着头吹响了嘹亮的牛角号。

牛角号一吹响,满山满凹地,红土中疯长的核桃,那一树树青皮的硕果都炸开了,裂成几瓣的小嘴,笑哈哈地看着疯跳疯唱的苗家人;一棵棵茁壮的烤烟,拍着绿色的小巴掌,为斗牛场上的“勇士”们呐喊助威;奋蹄的马儿、撒欢的黑山羊,一窝窝、一群群爬满了山坡;草坪上一丛丛、一簇簇芬芳的野花,激动得微微发颤;欢乐的歌舞,盛情的美酒,醉倒了绿茵如海的山峦。

苗家歌舞醉彩云啊!踏着欢乐的芦笙曲,风,在苗家少女色彩斑斓的百褶裙下旋转,舞,在苗家小伙飘起的下摆里飞动。在悠扬的歌声里,人们好似听到了野生菌破土的声音,闻到了草根之上鸡枞的香味。

偶然一瞥,你会发现一幅令人惊喜的画面:斗牛场旁边的树蓬中,隐隐约约地暴露出一丝青春的秘密,好几对羞涩的情侣,在遮掩着恋情的花伞下窃窃私语;清凉的枝叶下,盘着锥形头发、撒开长裙的美丽少妇,正敞胸露怀地亮着饱满的乳房给婴儿喂奶;青烟缭绕的汤锅边,围坐着六七个抽烟的汉子,一边喝酒、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羊肉;顶着绿叶的麻栗树疙瘩下,头戴草帽、身披棕衣的老汉们,正嘬着啤酒,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闲聊;凉粉摊上,几个打扮时髦的女人带着“小少爷”,正坐在小五眼凳子上“哧溜、哧溜”地吃得有滋有味。

竖起的花杆顶端,小伙们轻如狸猫,快如猿猴;花杆底下,美丽的少女们,抖开裙子,舞成了花的海洋。

斗牛场中央,高大威猛的“斗士”精神抖擞,以高超的武艺赢得了荣耀与辉煌!

“踩花山哟踩花山,快来苗家踩花山。太阳升起来,彩旗迎风展,花山场上哟,歌飞舞翩翩。打架的芦笙,唱亮天上日月星;欢乐的舞蹈,舞出苗家好心情。

踩花山哟踩花山,踩得日子红似火,踩得爱情比蜜甜,踩出一条幸福路,踩出一片艳阳天!哦伊耶………啊伊耶……幸福快乐苗家人,天天象过年!”

欢快的芦笙舞,是芹菜塘久已发酵的苗族经典,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文化符号,是这座苗家山寨的精魂所在。

“一碗烧酒两块肉,一夜跳到太阳出。”

王群明带着全村的男女老少,将这株 “草根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疯狂的舞蹈,直跳到雄鸡三唱、直跳到喷薄的红日照遍了山冈。

6

2016年,芹菜塘的苗家人,被推上了云南省脱贫攻坚的风口浪尖,决策者深情的目光又一齐聚焦在这块贫瘠的红土地上,聚焦在改变苗家人前途命运的行动中。

走入寨子,我们在“芹菜塘村民小组扶贫项目简介碑”上,看到了历年扶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和汗水反射出的辉芒!刻在石头上的碑文,也许会消逝在风雨侵蚀之中,但一种作为,一番善举,却永远都不会离开老百姓的心坎。

2016年2月26日10点30分,由昆明市人大副主任马凤伦任组长、市人大秘书长吴庆昆任副组长的市人大第三视察组和县人大副主任吴明泽一行抵达芹菜塘苗寨,王群明向视察组汇报了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和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听取了视察组领导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6年3月1日下午,昆明市委副书记刘智、市委办公厅副主任杜文、市扶贫办主任杨凡、市委农办副主任刘正海一行来到芹菜塘村民小组,调研扶贫攻坚工作。王群明向各位领导详细汇报了易地扶贫搬迁、村组道路建设、产业发展、宜居农房建设等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情况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宣传动员工作,并带着他们走访慰问了4户建档立卡户。

2016年5月9日,云南省委副书记钟勉一行赴芹菜塘调研,对建档立卡、挂图作战、项目建设、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出列等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短短数月,云南省委副书记、昆明市委、市人大等领导数次莅临芹菜塘,给寨子里的苗族同胞们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强大的动力。

在和煦的春风中,村长王群明,正带领着全村人,养肥猪、养肉牛,种核桃、种药材,拆老屋、盖新房,在脱贫摘帽的征途上,吹响了催人奋进的冲锋号角……


更多关于 云南 的信息

 云南的十八怪和东北的十八怪(2016-04-09)

 美味的云南过桥米线(2016-03-19)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