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乡的桥 > 石梯镇的发展越来越好

家乡的桥

石梯镇的发展越来越好

发布时间:2016-06-30作者:陈俊东点击:574

安康,地处“秦头楚尾”、陕西最南端,自古为陕南重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2013年春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強来视察时有幸被誉为“秦巴明珠”。

这里,山川秀丽,岭峻峰奇,一幅幅天然画屏装扮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秦巴汉水层峦叠嶂间,一条条清澈丰沛的河流奔腾不息,给苍翠群山增添了无限风情,使安康大地山水相映,千岩竞秀,万壑生辉,并孕育出著名的“安康古八景”:五峰梵钟、汉水晴波、翠光遗台、天柱伟峰、牛山叠嶂、石梯远渡、古洞仙踪、长滩渔火。这些地方,你都知道哪些?

其中,古八景之一“石梯远渡”,为石梯铺过渡处,俨似图画,是连接汉江南北两岸的重要渡江码头。据《兴安州志》载:石梯渡,在州东三十里江滨,石岩连亘,渡处凿为磴如梯,故名。旧设官船二只。

其北岸是巍峨挺拔、仙雾缭绕,北望终南,南望吉阳,诸山簇簇如画的龙王山。下行至早阳镇北上,乃通往昔日长安之旧子午道,此道之第一个官方驿站当地称官店。因旧道被东汉顺帝刘保下诏罢废后,官店便演变成了如今地名。

南岸在一道通往汉江边天然的悬崖峭壁上,凿连山石坎数以百计,顺势向下延伸。自石梯奋力攀登至崖顶坪塘后,可见青石凿就的阶梯状阳关大道,由河岸边扶摇直上通向四处八下。石梯之谓,由此而来。远渡,即距离郡城遥远之意。由此足见,古时安康交通极为不便。()

石梯渡口,两岸青山葱翠,因百米外江心的“大谷石”和“小谷石”,抵挡并分流了上游奔涌而来的急流,方使得水势平坦,清澈见底,游鱼尾尾可数。古往今来,常有文人墨客光临并留下诸多墨宝诗咏。明人杨启芳《兴安八景》:“凫凫风帆野渡轻,渺茫烟雨暮潮平。横江孤鹤鸣红树,远岸寒鸦点绿萍。欸及数声连泽国,翠微一带拥山城。石梯击汰邮亭远,为恋清光步月明。”明·普晖《咏八景》:“行尽青山到水涯,鸣榔正遇渡江时。篙头浪点玻璃碎,柁尾霞推锦绣披。冲破苍烟飞白鹭,啼残红雨引黄鹂。清朝处处多舟楫,洄溯中央定有谁。”清人王希舜《八景诗》):“绝构飞空峭石悬,渡头一叶碎于烟。可知天设江山险,来往从他岁月迁。”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孕育出《石梯古渡》《汉江春晓》《汉江百米长卷》等系列国画作品。这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汉江书画院唐明东先生,精心为家乡奉献的佳作。

世代居住在渡口两岸的乡民,民风淳朴,上船下船,尊老爱幼,礼让三先,相敬如宾,渡船穿梭,载百代过客南来北往,始终相安无事。

清晨,两岸高处的石板房上空,袅袅炊烟随风飘荡,一群山羊慢悠悠走出圈舍,踏着露珠迎着朝阳,在石坎山崖间跳跃啃食青草。渡口坡岸上的景色四季分明,唯秋景最惹人喜爱。瞧,一株株高挑的柿子树上,一盏盏红彤彤的小灯笼缀满枝头,一座座石头墙砌就的石板房屋檐下,一串串火红的柿饼卷,给乡亲们带来了“事事如意”的吉祥。

江空云影动,棹起浪花起。昔日里,渡口那位年老的唐姓摆渡艄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立于舟尾,手持一根长竹篙,轻点岸边石崖,船便离了岸。行至江心,虽遇急流漩涡接二连三涌来,然艄公目光不乱,全无惊慌之意,稳稳当当地荡桨划水撑篙,把乡亲们一个个安然送上码头,成为大家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平安渡”和“放心船”。

汉江作为连接南北的大动脉,是黄金航道时,石梯这里既是渡口又是一个重要的商旅码头,亦是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南岸的镇政府因“石梯铺”而得名。当地小地名又有“十六铺”之说,传为明清时期沿着汉江边开有十六家店铺。集镇虽不大,百余户人家,中心社区正在建设中,但教育、卫生、通讯、金融等各项服务机构一应俱全。昔日陆路交通不发达时,方圆数十里盛产的漆、麻、耳、倍及桐油、龙须草等山货土特产皆汇集于此。从此经过的大小商船舟楫,多在这里休息用餐。西可至郡城通汉中,东可达丹江下汉口。来来往往商船,既有在此歇脚住店者,亦不乏长留集镇进行交易。于是乎,茶楼酒肆应运而生,生意甚是兴隆。每逢夜幕降临,码头上灯笼闪烁,极富地方特色的小曲花鼓子、八岔等,陪伴着一拨又一拨汉江赶船人进入梦乡。

渡口虽为官渡,但公家每年仅给予一定的补助,更多则为义渡。昔日摆渡人,需靠当地村民每年每家户募捐10-15斤粮食来补贴生活。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从来不会耽误乡亲们的来往。哪怕是深更半夜,江流涨水,不论谁家遇到急难之事,艄公都会毫不犹豫地冒着生命危险驾船摆渡。闲暇之余,偶尔也会忙里偷闲地垂钓、撒网,捕上一些鱼虾,晚上与家人一起当下酒菜改善伙食,活络一下酸痛的胳膊腿。

上世纪80年代,渡口开始有了由小木船改装的机动船,摆渡的艄公们从此少了肌体劳累之苦,也算是助力石梯发展的“第一次革命”。起初仅能运载十余人,后因无法满足群众发展需求,航管部门便通过政府补贴办法,为渡口添置了两艘铁质机驳船,乘员载客不仅可达30人,还可运送摩托车等轻便财物。随着重晶石、水泥石矿产的开发,2000年投资20万元,建成江华60吨水路运输码头,还增添了一次能运载六辆大货车的巨型趸船,大家来往更加方便快捷。渡口不仅由过去渡人发展到渡车,而且从过去因交通不便的冷清,变得热闹繁荣起来,一跃成为推进该镇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如今,随着10月份石梯大桥这个大动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古渡口和渡船一起将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也成为人们特殊的记忆,更无疑是石梯全面腾飞的“第三次革命”。历史也正是因为工业文明的迅速推进,人类社会才得到了不断演变和进步。

“石梯远渡”亦有“石梯晚渡”一说。源于“层台如级,夕阳晚照,景色宜人”。水南巴岭樵夫下山放歌,水北秦山牧童归来弄笛。家庭主妇吆喝回屋吃饭,崖上田间地头农人回应。摆渡小木船的咿咿呀呀,峡谷回荡的拉船纤夫们高亢、浑厚,富有力度的号子……这些从贫困生存状态中产生的艺术,以及在生命极限的考验中迸发出来的乐章,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清人兴安州判石潇《过石梯铺》:“小阁临江岸,悬崖崁碧空。梯从石上见,云向壁间封。古木苍苍日,扁舟渺渺风。但能粗食足,老此画图中。”好一处林茂、水秀、人寿、年丰的田园牧歌风情!如此美景映入眼帘,注入脑海,能不迷醉人的心田吗?

“这两件文物一定要放在博物馆里,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安康,喜欢安康……”2013年10月23日,《古金州八景全图》原作荣归故里。当安康人民的老朋友尤约翰把其父亲精心保存、飘泊海外70年的《古金州八景全图》原作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彩色纪录片捐赠给安康人民时,深情地对在捐赠现场的每一位朋友说道。

该图作者杨炳昌,号瑞庭,清末民初安康民间著名画家,系咸丰年间安康学署总稿案,画家黄鼎的入室弟子,原籍张滩人,生卒年月不祥。八景全图为1.5×0.8米横幅水墨国画,创作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据悉,完整的《古金州八景全图》反映的是与明万历十一年(1583)之后才分期竣工的新城城池和通往新城的万柳堤、登春堤,以及清中期扩建的安康旧城城池并不在同一历史时段,完全是历史留给安康人民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

2016年3月15日凌晨1时,随着总工程师一声令下,石梯大桥顺利合龙。该桥于2014年9月26日开工,将于10月底建成通车,它将给石梯、张滩、关庙、早阳及旬阳个别镇5万民众出行带来福音,会彻底改变石梯镇世世代代饱受隔河堵水不便之苦,还对汉滨区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优化、境内矿产资源开发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速该镇走向腾飞的快车道。

随着石梯镇对外交通的完善,基于对安康旅游文化内涵的理解,作为安康古八景之一的“石梯远渡”,应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认真综合考虑。一可在现有基础上,尽量恢复、修缮并加工成原样,因为它不仅解读着石梯的来龙去脉,而且映射着当地人民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智慧和力量。二可依托石梯旧景点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打造汉江沿岸石梯快速干道“景观大道”、八路垭双柏、鸡公岩、和尚岩、高家院子、青套民间龙舟赛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新景点,二者交相辉映,进一步诠释和丰富“石梯远渡”的文化内涵,量身定制石梯镇旅游的长远规划,以乡村旅游为支柱产业,带动镇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更多关于 石梯镇 的信息

暂无相关信息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