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回忆
我的“没面纱”的趣事
发布时间:2016-01-05作者:点击:6
“没面纱”,是我们这里的方言,意思是难为情,害羞。如果来个望文生义的话,也许就是没有遮羞的面纱,在大庭广众面前,不好意思与人交流。这是没有自信的表现,是自卑的特征。可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偏偏给了我这样的评价:“没面纱!”
其实,我小时候,开始还是很淘气的,任何场合,在任何人面前,从不怯场,该吃就吃,该闹就闹,甚至不该吃不该闹的时候,也会旁若无人的吃上一通,闹上一场。以至于外公在很多人面前都说:“不来玩的时候很想他,可来了以后,巴不得他快点走。”可见,我那时候,肯定很开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一切,毫无顾忌,根本没有怯场可言。有一次,五六岁了,去外婆家玩。午饭时间到了,桌上,一碗热腾腾的红烧肉端上来了。我馋得什么都不问,就立即趴在桌上,用手抓起肉来了。这倒罢了,后来竟然爬上桌了。外公实在看不下去了,顺手抓起准备晚上烧的鸭子,狠狠地打在我的头上,吓得我连忙滚下桌,撒泼似地哭了起来。惊动了在锅屋里盛饭的外婆,连忙来抱起我,看看我有没有什么地方跌坏了,还把外公一顿数落:“跟伢子计较什么!宝宝乖,宝宝乖,来!外婆给你吃好多好多肉。”这才止住哭,继续我的野蛮吃法。你看看,那时的我,根本就是一个小无赖,怯场吗?难为情吗?没有那回事。
如果你不相信,我再给你讲几件小事,让你开开眼界,让你认识认识小时候的我是怎样的毫无顾忌。
七八岁了,那时经济不怎么宽裕,很少吃到猪肉。有的人家杀了猪,就主动地托了几斤肉给我家,什么时候给钱,那不问,先欠着。(这里所说的“托”,意思是不想买的话有点勉强你买。)可是并不是猪肉一到家,就可以很快吃上的,只要不是夏天,总要挂在堂屋里的钩子上等上几天,防备突然来了亲戚好招待。也有等到什么节日了,比如过端午了,七月半了,八月半了等等,才下锅,一家人一起换换口味。有一次,那是深秋了。有一家,又杀了猪,托给我家两三斤肉,挂在那里好几天了,肉的表面都干了,还是不烧给我吃,我可等不及了,在厨房里拿了一把菜刀,站在凳子上,向那悬挂着的肉,狠狠地一刀一刀地斫,嘴里还说:“看你们烧不烧!看你们烧不烧!”哈哈哈,咬牙切齿地说着。妈妈看到这场景,无奈,只好顺从了我的心愿。真有招,真的是小泼辣,没有达不到的目的。
还有一次,好久没有吃肉了,可人家杀猪了,杀猪时,猪的撕心裂肺的哀嚎声提醒了我,于是急忙回家告诉妈妈谁家又杀猪了,赶快去买点肉回来,可是妈妈没心买,说没有钱了。我一听,很生气,心想:“刚才我还见你悄悄地买了几刀纸(烧给亡人的纸),买纸有钱,买肉就没有钱了。”我就说:“刚才你还买纸呢,那怎么有钱的?”妈妈一听说这件事,连忙提醒我,不要瞎说。那时,“文化大革命”时期,破旧立新,不许烧纸,这是迷信活动,干部知道了,是要处理的。她不说“不要瞎说”还好些,说了正好被我抓住把柄了,我一下子窜到巷子上大声地囔起来:“我家有钱买纸烧,没钱打肉吃喽!”边囔边走,来到了大桥上,面对着好多人继续喊:“我家有钱买纸烧,没钱打肉吃喽!”妈妈急急忙忙地把我拖进家里,打了我几个屁股篓子,可我还是不服,就是要吃肉,不然,我还会出去喊。结果,可想而知,我的愿望又一次实现了。你看,很有点子,很有胆量,面对母亲,面对那么多乡邻,没有半点怯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面纱”吗?根本没有的事。
可是,真的不记得从何时起,我不敢在家人,特别是亲戚朋友和公众面前说话了。看到亲戚朋友,爸妈要求喊外公外婆舅舅舅妈等,我总是低着头,往父母身后躲了。父母这时就会对他们说:“唉,这孩子,就是‘没面纱’!”放学回家,也不喊父母了。其实,心里也想喊,可就是喊不出。我内心也着急,也恨自己怎么这样不争气。
学校里,老师上课让我发言,往往也是憋了半天,鼓足了好大的劲,好不容易才会冒出一句。有时候,还会说得驴头不对马嘴,引得师生们哄堂大笑。
初中了,一般情况下,总是早早地坐在课堂里,生怕迟到,站在门口的滋味很不好受。面对那么多双眼睛,真的不知道如何走路了,不敢抬头看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里了。有一次,迟到了,低着头进去,竟然跑进去对着墙走,把额头上撞起了一个瘤。
寒假里,村里排文娱节目,也选上了我,让我参加一个独幕剧《瓜里藏蛋寄深情》的排练,我与杨桂銮扮演一对兄妹。开始我接受了任务,台词也记得滚瓜烂熟了。可是,到了真正排练的时候,我胆怯了,站在上面一会儿摸头,一会儿摸鼻的,半天说不出一句台词,很不流畅。特别是面对着当时我们村里的大美人,要我喊她妹妹时,我始终喊不出来,急得面红耳赤。这“没面纱”的毛病,让我无法下场。纠结了好几天,不得不把我换掉了,让别人扮演了。其实,我满有把握演好这个角色的,就是“没面纱”害了我,让我至今都有点遗憾。
因为我对音乐比较爱好,会吹横笛,会拉二胡,唱歌也还算可以的,因此在初中曾经担任文娱委员,高中里还继续担任。可是这“没面纱”的毛病也延续到了高中时期。后面,坐着几个女生,我从不敢主动与她们说话。即使真正需要说话,那也要涨红了脸,憋足了劲。那倒也好,上课从不掉头接耳,省去了好多麻烦。但是,学校需要排练节目欢度国庆了,我这个文娱委员总得做点事情吧。女生由班上的团支部书记姜红明带领排练了一个舞蹈,让我去看看排练的情况,还欢迎我做些指导。我哪里能面对那么多女生,心跳得很厉害。她们开始载歌载舞了,我欣赏了,真的很满意。结束了,要我提提意见,我红着脸说:“无可挑剔,太好了!”其实,哪里是无可挑剔呀,还是“没面纱”在作怪,羞于在这里与她们交流,赞扬一番,好自己下场罢了。
我自己也有两个节目,一个节目是从各班选派了几位同学搞了一个大型舞蹈,另一个节目是我和张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起说的有关学习雷锋的《对口词》。
那个舞蹈,我必须与左右的女生手牵手跳,那玩笑开大了,排练了好多次,都不能熟练自如。耽误了大家的排练进度,我也很是着急。只能勉强自己,胆子大些,再大些。还好,后来终于走上了大舞台,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
那个对口词,也不是一帆风顺完成的。排练时,我和张澍坐在座位上对词还没有问题,可是一旦搬开桌子,要上去面对班上的老师同学做起动作来对词,我就害羞了,总是把食指头放到鼻子下抹抹,很不自然,以至于无法继续下去。班主任很急,张澍也很急,我其实比他们更急,说什么文娱委员也不能影响班级的节目呀,何况节目已经报到学校了,肯定要参加演出。后来,心一横,管他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了,排练继续。哎,你还别说,后来在真正演出时,我俩配合默契,节目受到了好评。
也许正是这次排练,壮了我的胆量,“没面纱”的毛病,有所好转了。
后来,在班上逐渐敢于发言了,有时走上讲台发言、唱歌也不紧张了。与同学们交流,特别是与女生交流,也不再满脸红晕了。在村里街道上,遇见熟人,亲戚朋友,可以微笑着主动打招呼了。村里,有的老人看到我的变化,都会说:“这孩子真好!遇到人总是笑嘻嘻的,还主动打招呼。”
高中毕业后,大队里开大会,也会不断有我发言。公社里,有一些大型活动,也会出现我的身影了。每年春节排文娱,都有我了,也不再对角色挑三拣四了,与女同志搭档,也不难为情了。我编导的,与张瑛、红星等一起参演的节目《规划》参加沙沟区文艺汇演,还获得了一等奖。
“没面纱”成为过去了,我变得很自信,公众场合无论是演讲还是唱歌都变得从容大方了。要不,后来怎么会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口若悬河呢?在镇里、区里、市里参加语文教学竞赛,有演讲、演唱、书法、论文、上课等多个项目,获得过一等奖、二等奖多次,都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成果。
你有过“没面纱”的历史吗?
相信你也会与我一样,在经历了一番纠结与挣扎后,也会把胆怯、紧张抛进东洋大海的。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让自卑打败自己。在遇到锻炼的机会时,要充分把握,不要逃避。有的时候,逼迫自己干一些一时做很困难但确有长远好处的事情,很有必要。昂起头做事,不要低下头,羞羞答答的。相信自己,别人会干的你也会干好。相信自己,你是与众不同的,你是会干出别人也干不出的成绩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勇气和能力,也才会为自己赢得美好的未来。
更多关于 初中,春节,桥,夏天 的信息
我记忆中的西湖断桥残雪(2016-07-01)
我向往着家乡的夏天(2016-06-16)
双林镇的景色——桥(2016-06-06)
老家江山市大桥镇的美景(2016-06-06)
春节感悟---珍惜现在(2016-05-11)
“春节”溯源(2016-04-30)
春节时迁徙的“候鸟”(2016-04-25)
小时候的春节(2016-04-20)
家乡双林镇的景色——桥(2016-04-17)
扬州老家的蒋家桥馄炖(2016-03-19)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Email和本站联系!